skip to content
Back Home

科学听歌

/ 10 min read

大约从初中那会儿开始喜欢听歌,那个时候很淳朴(穷),买一盒磁带,放在步步高复读机里。那时最喜欢听谢霆锋,因为觉得他叛逆,粤语摇滚,歌也确实好听。那个时候因为整天听复读机,给家人造成了我英语听力很好的错觉,但其实只有粤语听力水平进步了。

高中继续听谢霆锋,后来又增加听萧亚轩、周杰伦,都是当时极红的歌手,磁带都是同学间互相借。因为看到大家都用上了索尼、松下的随声听,卡带机为主,也有富家子弟用CD机、MD机的,于是缠着老妈要买一个。终于在某次考得不错之后,妈妈给买了。结果我太兴奋,上来就弄坏了,又拿去修,挺折腾。那时候买这么一个机器还是挺贵的,现在回想有些过份。

大学时老爸给买了一个MP3,好像都没有牌子,但我还是听得很开心。去学校机房拷歌,下载各种乱七八糟的,晚上被窝里听,那个时期最喜欢张韶涵、陈绮贞。其实那个时候手机也可以听歌了,还可以通过Mzone下载,算是很先进了。开始知道音质好坏的差别,听过朋友的iRiver播放器+PX100耳机我都好喜欢,可惜买不起。自己用的,还是学校报亭里买的廉价耳机。

研究生期间开始听少女时代,因为听不懂歌词,比较好集中精神。这个时期开始追求音质,开始物色好一点的耳机、耳放等,记得第一次海淘就是为了买Dragonfly DAC。等了一个月,天天刷物流,到手之后却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。不过这个USB DAC在别的场景下发挥的作用,远超过其带来的音质,一个是之前用电热毯的时候听歌会有电流干扰,用了这个DAC后就不杂音了;另一个场景是晚上看电视声音大影响家人,想用耳机外接但家里的电视机没有耳机孔,最后通过USB口转接来实现,解决了这个问题。

Dragonfly

工作之后开始有点小钱了,买得更多,买过的耳机类产品我都记不清了,基本都是看评论好买来,听了一下没啥提升就二手卖了或是送人,纯粹是瞎折腾。后来我发现,因为我都是听K-POP,这类曲风其实很难听出音质差别。这期间还买过一个索尼的播放器,同样没啥音质提升,不过样子好看,我很喜欢。

Sony A35

后来索性按好看为主、便利为辅、兼顾参数的思路,去买产品,断断续续又买了Mojo耳放、HD650耳机、GR09耳塞等,都是不俗的产品,音质也确实有些提升,但也就那样,这算是真正对设备退烧了。

Mojo

再后来,降噪耳机作为一个新品类出现了,带来完全不一样的听感,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。于是又是一顿买买买,包括Bose QC25、大法1000XM3、AirPods Pro,都是很好的产品。尤其是AirPods,真无线真的方便,我把一代、二代和Pro都买了,特别喜欢Pro,通勤降噪太有用了。后来把苹果灭门,airpods都给老婆用了,自己换了和小米手机更配套的Redmi AirDots Pro,效果也不差。

家里则更多用大法,还专门买了个耳机架,和HD650摆一起。

音乐角

后来Mojo又出了二代,有一个桌面模式我很喜欢,即直接插电不走电池,这样发热量就会小很多。想买然而死贵,回头在闲鱼找了一家改电源的服务,把Mojo寄去改直供电,光纤输入端子拆了,电源直通进去,顶起挡片来切换为直供电模式,很完美,精生大法好!Mojo放桌面,没事看看灯也是很舒服,甚至经常被我拿来当拍照背景用。

红光代表44.1kHz采样率

买房子后又开始物色音箱,图好看买了Sonos。先尝鲜买了一个Sonos Play1,听着喜欢又买了一个组双声道,然后又买了Sonos Beam,然后……直到买齐了全家桶。

Sonos全家桶

Sonos的主要特点就是简单易用,可以在线播放Spotify、Tidal、网易等各种音源的歌(还可以语音控制);电视打开的时候,就会自动切换到电视音源,5.1声道看Netflix不要太爽;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好看,放在沙发边上,很和谐。

Sonos sub

说到音源,这个也经历了一番折腾,尝试过自建曲库,放到NAS里,用Audio Station来管理,不太理想。改为用Plex/Jellyfin组织,也没啥意思,只能图个好看。Plex有个专门的Plexamp用来听歌,挺好看的。

Jellyfin Music

又试了树莓派刷Volumio等进行管理,科技感很强,实际用起来并不方便。

Volumio

moOde用起来体验相对好些,因为树莓派闲置,就跑了一个,偶尔听听。后来又拿了一个N1刷了moOde,折腾半天最后还是闲置了,还是不如电脑听方便。

moOde

最方便还是在线曲库,先后试了Spotify/Tidal/Youtube Music等,体验上还是Spotify最强,然而我为了用Spotify还上了Spoticheap这条贼船,交了一年的费用,没多久就翻车了,难受。

Spotify

最终选择了Youtube Music。其本身曲库就挺全,主流新歌基本同步都有,歌单和算法也不错。还有Youtube的巨大库作为后备,大量歌曲我更喜欢其演唱会版本、综艺版本,基本都可以找到。实在没有的资源,还可以自己找到mp3后传到Youtube上听。从而一个APP搞定所有,不必再纠结版权分散问题。这可能是听歌的最佳解决方案。

Youtube

最终回归本源还是在于听什么。年纪渐长,少女时代那种蹦蹦跳跳的再也不喜欢了,但是依然喜欢成员里独立发唱片的Taeyeon、Tiffany,每次出的歌还是质量很高。但是听多了会觉得心烦,慢慢开始听古典,常听巴赫哥德堡变奏,能够平复心情。

现在外出就图个方便,降噪的真无线就好;在办公室,听听大法,也有降噪,听感也很好(KPOP);在家会用foobar+mojo+HD650,算是最正式、音质最好的组合,但其实大部分时候只是听个响。所谓科学听歌,其实没有任何需要科学的成份,只要听自己喜欢的,就行了。

而所谓的喜欢,更多是一种对青春的怀念,我在青春时期听的歌,到现在都是很喜欢的。而对于新歌,我基本听不进去,一方面是因为大陆乐坛的疲软,另一方面确实是心境变了,也没什么时间静下心来听歌,只有老歌才是最好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