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学上网
/ 24 min read
我的智商极限大约就是折腾上网了。上网听起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,大家都习以为常,但实际有很多故事可说,尤其是在我国特殊的网络环境下。为了能舒服上个网,我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,浪费了很多精力,同时也学到了不少东西,算是我的电脑知识启蒙。
故事要从最初说起。小时候家里没有电脑,跑去表哥家里玩游戏,那时候是拨号上网,联网之后电话就打不进来了,所以妈妈叫我回家吃饭却打不通电话,只能干着急。
后来自己家里也买了电脑,每次开机都要先拨号,总要等好一会儿才行,经朋友指点买了一个路由器,记得是水星的,纯路由器,无wifi。在路由器上进行拨号,比电脑上来得更快。虽然只是进后台填个宽带账号的事情,还是研究了半天。搞明白之后,还跑去小姑娘家里帮人设置,弄好之后我就很老实地回家了。
读大学的时候知道有wifi这种东西,但并没有什么wifi设备,笔记本电脑也是连网线用的,那个时候也不觉得不方便。等到读研究生的时候,移动设备开始依赖wifi了,但学校里上网需要锐捷认证,很蛋疼。看到网上有人说可以把路由器刷ddwrt/openwrt并跑锐捷认证,但是完全搞不懂,最后只能在电脑上插个360wifi来解决,给iPad之类的设备提供无线。后来学校把这类wifi硬件都封了,必须用修改版的锐捷才能正常运行,很难受。最后找导师要了他的Teacher帐号,可以在全校范围内wifi直连外网,感叹技术不如关系好用。
到这个时期为止,还是一名纯小白。
折腾的开始
工作后自己租房子住,在淘宝上买了台刷好PandoraBox的小米路由mini,为的是在路由上实现透明代理。买了之后发现这货操作反人类,费了很大劲才设置好拨号,而且不怎稳定,用了一段时间就闲置了。
作为米粉的我又买了大号的小米路由硬盘版,用起来也一般,但好处是能远程下载电影以及自动追美剧,同时学会用samba实现在电视上看路由器里电影。顺带了解了NAS这种东西,研究了一下群晖、Gen8之类的产品,以及HyperV、ESXi之类虚拟技术。
自己买不起群晖,就忽悠单位买了群晖,主要用于企业数据备份和共享,8盘位,raid 5。一开始用QuickConnect来远程访问,很方便但速度不理想。为了能够相对快速地实现远程访问,专门研究了一下ddns,搞了个花生壳的动态域名。然而这其实挺傻的,因为单位的专线其实有公网固定IP。这是后话,不表。
大号小号的小米路由器都不好用,自己又跟风买了Newifi mini,刷完breed后再刷各种固件极为方便。试了一圈发现老毛子固件真好用,相较openwrt直观太多。在路由上设置好酸酸后,所有终端免翻,真是居家越货必备良品。同时可以设置adbyby、KMS等功能,十分强大。顺便在阿里买了个域名,用aliddns可以实现远程访问。
Newifi用起来各种好,然后开始到处安利,并囤积居奇,买了一打放在家里,送给有需要的朋友。期间上门给导师装了一台,设置好酸酸和去广告,导师表示对其科研有很大帮助,并表示要给我介绍女朋友。后来又我开始买已经下车了的K2/K2P,刷好荒野无灯的固件并配置好搬瓦工的酸酸线路送朋友,到手插网线就能用。但因为不可描述的原因,往往用不了太久,我也很难上门去维护,后来便放弃了。几年后发现K2P成了神器,二手市场价格越炒越高,主要是本身硬件靠谱且有各方大神的写的固件,确实好用。
看了网上的放毒文,又买了Asus ac66u b1,刷梅林,感觉上网快了好多。梅林固件有个插件中心,按需安装,独立更新,用起来更方便。这货的最大问题是温度常年70度往上,我经常用它来温一下过于冰的可乐。后来专门给它配了个USB风扇,温度降到50度左右。
顺手把单位里的R8000也刷了梅林,在全所范围内实现酸酸、kms和去广告,自己方便,别人也方便。配合AP,全面覆盖,无缝漫游。有一次内部开会,有个同事说因为在单位可以上Google,查资料方便,所以很愿意加班。老板听了很满意,频频冲我点头,但并没有给我加工资。
最新的梅林固件开始支持AiMesh,于是我又买了一台66u b1,两台共同组AiMesh,有线回程,效果一般。然而某天我突然发现自己其实根本不需要无缝漫游,因为家里实在小,一台K2P完全可以覆盖了,而且发热量还小。遂撤掉两台华硕,收进车库里吃灰。
软硬之分
这时我发现科学上网的姿势日新月异,转眼间我已数次换了机场,换了跨栏方案,原本在K2P上刷的固件因为不支持混淆已无法用了,而且性能也跟不上了。于是在终端上想办法,ios用quantumalt,android用surfboard,win用clash,都可以策略组分流。其中clash是我最喜欢的,开源稳定,在PC上用cfw之后几乎再没出过不能上网的情况。
偶然了解到旁路方案,本想把一台闲置的MacBook装上surge当网关用,无奈surge太贵买不起。后来经某TG群安利买了一个orange pi zero plus,和我早年买的树莓派是一个道理,不过这个更小,而且是千兆口,CPU也更强。刷了群里老竭力编译的openwrt固件,支持订阅和故障转移,非常好用。把xbox网关指向Pi就可以实现翻墙,看Netflix速度很棒,和老婆在家看4K的纸牌屋,很开心。
在Pi上装了clash及luci clash,由于尚处于测试阶段,有一些小毛病,不如终端上的版本稳定。新版本clash上开始引入fake-ip模式,但我并没有搞懂,大约就是防DNS污染的一种方法。不过旁路其实没必要跑openwrt,不如直接armbian跑clash并设置iptables转发规则到clash更为简洁,尤其是clash更新tun模式之后,理论上速度也更快。
搞定旁路由后,算是实现半软化。正好电信有免费提速到200M的优惠,就办理了,结果提速后家里测速还是只有100M,问了才知道精装修装的交换机是百兆的,真的垃圾。本想买个千兆交换机放弱电箱,后来转念买了台Newifi3,刷lean固件,拆了外壳后勉强可塞进弱电箱,发热量也还好。将Newifi作为主路由,关无线,挂酸酸乳;K2P使用AP模式,连WIFI;Pi专供Xbox,保证视频速度流畅。
这套方案本身挺合理的,只是裸板放弱电箱还是不放心。某天出差,临时起意买了个四口的J1900软路由。到手后发现做工极好,被动散热效果很不错,夏天也仅40多度。而且大小适中,正好可以放进弱电箱,把新三给换下来。性能上,跑分可以跑三万多,看着就舒服,这才是真正的软路由。继续拿K2P作AP,除次卧信号略差之外,稳定又给力。
J1900买来就是刷好了lean openwrt的成品软路由,用了一段时间下来十分稳定。不过人总是要折腾,不时想装装其它的软件包,但是我通过安装编译好的ipk包时总是会出现缺少依赖的情形。更彻底的办法是直接更新固件,但软路由要更新固件却很麻烦,尤其是我的软路由是放在弱电箱里,要拿出来特别麻烦。有一次尝试盲刷,然而固件的lan口与我原先的不一致,最终还是只能拿出来配置,十分蛋疼。
虚拟化安装是更科学的系统安装方式,但J1900这块CPU不支持网卡直通,故不考虑。打算以后有机会再换个软路由,比如3865U之类。网上看到还有一种思路是先PVE虚拟化后,跑一个Openwrt,再跑一个Linux定期pull最新源码并编译后自动更新Openwrt,这个操作太骚,学不来。
某次心血来潮翻出早年买的一个小黄路由——GL MT300N V2,在吃灰多年后,经更新固件终于可以支持华为4G网卡,插上即可上网。其固件本质为openwrt,套了个一定制的界面。然而并没有想到可用的场景,就当玩玩吧。
远程访问
老竭力的Argon主题真好看,时不时打开路由管理界面看看。为了能远程看到家里的网络情况,打电话给电信改了桥接,然后用主路由PPPOE拨号,并在阿里云买了一个域名,用于ddns。这个操作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卵用,但实际上打开了一扇大门。
实现远程访问后,在家里搞了一台蜗牛星际跑黑群(矿渣真香)。用cloudsync来下载百度盘和Google Drive上的资源(cloudsync真是神器)。
远程搞定后就可以跑更多的东西,包括下载、媒体库等,详见博客其它文章。
说说clash
最终还是说回clash。在2019年这一年里,眼看着clash这个开源软件一步步走向全平台(iOS除外),我现在电脑、手机、路由器、NAS都是用Clash了。再次感叹开源社区的强大,在Dreamacro写了Clash内核后,又有各路高手写了各平台的UI,各有特色,比如cfw/cfa都是很棒的软件。路由器上,openclash提供了便捷的配置调整功能,从而可以直接使用电脑/手机上的配置文件,略微调整下DNS等设置即可为路由器使用,很方便。
除各平台UI程序外,因为clash配置相对复杂,又有人写了转换程序,可以把服务商的订阅转换成自己喜欢的配置并可以自动更新。我主要用来转普通订阅为node list,然后通过proxy-provider更新。
此外,还有一个clash的web管理界面,我也很喜欢,方便查看实时网速、流量以及日志等。
但开源社区也有一些不那么舒服的事情。今天碰巧看到一篇文章,让人唏嘘不已。很多事情在clash上重演,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。
clash在2020年6月27日突然把版本号拉到1.0.0版本,这意味着开源时代的结束。此后clash将另开一个premium的闭源版本,支持rule-provider、tun、script等新功能。此举封死了clashr无脑抄代码的路子,但也堵死了开源合作的可能性,只剩为数不多的开发者参仍与其中。对于使用者而言,目前来看影响不大,clash的开源版本已经更新了proxy-provider这个重要功能,配合subconverter进行节点更新十分方便,未来小修小补可能还是会有更新的。我在服务器docker里跑了1.0.0版本,使用良好。
7月22日,clash作者合并了关于支持酸酸乳协议的PR,另人纠结的clashr正式退出历史舞台。不过这个PR最终被cherry-pick到premium分支,提这个PR的作者不但水平很高,而且挺无私。
我现在属于拿来主义,只会拿开源社区的东西来用;希望以后也有能力可以去提pr甚至自己写个有用的程序,也为开源社区作点贡献。
update 2023.11 以Fndroid宣布停止开发CFW为引火索的一波删库浪潮,代表着clash也凉了。meta尚在,且用且珍惜吧。
家用简化
使用下来J1900跑Openwrt总体是稳的,但由于我手贱总会去升级下或者改个什么设置,最终导致出现问题,必须再次打开弱电箱处理。在第N次打开鞋柜里的弱电箱后,我终于放弃了折腾,决定进一步简化上网方案,改为普通路由器+旁路的方案。由于并不是家里所有设备都需要代理,个别设备指定旁路的网关的方式显得更为科学,对整体的影响最小。
选了号称弱电箱神器的UBNT ER-X作为主路由,以小巧和稳定著称,确保以后再也不必打开弱电箱操作。这台机器到手后给我惊艳的感觉,真的只有巴掌大小。
其复杂的功能界面让我研究了半天,而且这个机器竟然没有自带说明书,大约是太复杂以至于说明书印不下吧。最终都设置好了,但我其实并没有搞明白细节。
另外,这个路由器管理APP的UI非常小清新,我总会时不时打开看一眼。
然后用N1跑了小钢炮系统,并虚拟出一个Openwrt,同时作为PT下载机和旁路由使用,性价比极高。用docker的方式安装op,确实很方便,更新固件只需要pull一下最新镜像,远程配置一下即可,而不必去动机器本身。
AP方面,原本计划用Velop mesh ap,后来觉得实在是贵,消费降级,买了最便宜的水星mesh路由,两只的价格不到200,用起来效果也不错。参数上,wifi5略落后,2.5Ghz+5Ghz总共1200M的带宽也无法完全跑满千兆,TP的那款mesh路由其实更好,但我更想要白色的,好看些。这比当年用华硕的Aimesh强多了,回头看华硕的路由器实在是有些坑,但在那个时期人人奉为神器,人的局限性真的很大。
进一步简化
传说中最小的软路由R2S出了官方金属壳,赶紧买了一个,手感真的好,和Orange Pi摆一起,像一对艺术品。
利用Github Action自动编译了固件,烧到TF卡也十分简单。这大约是最简单的软路由方案了吧。跑了一段时间也非常稳定。
本来R2S是放在单位用的,某天家里的ERX突然电源烧坏了,索性给换了。考虑到放鞋柜还是不太放心,这次放到了电视柜处,两个网口,正好wan进lan出。lan接回弱电箱里的交换机,再接至房间各网口。
AP也正好换了,换成红米AX6,双频WIFI6,跑有线回程,放在NAS上大小正好。
结语
我感叹网络技术真是深不见底,越到底层我越搞不懂,这大约是我智商的极限了,如果有空我得去读一读TCP/IP,了解一下底层原理。不过这种软硬结合的玩法真的有趣,我已然将其视为一种乐趣,而超过实现科学上网功能这一初衷。
这一感觉和网友@cxiaoji说的很像:
我对数据结构有非常美好的回忆。我真正开始理解编程就是在贵系蹭的数据结构课。老师没打开过教材,上课就一个编辑器,从头写一个类,一边讲一边往里面添方法。讲完编译,测试,通过,正好下课。我期末要熬图根本没工夫复习的,但是这门课学的东西一点都没忘。
更新
update 20220605 AP再一次换了,从两台AX6换成了一台XDR5480,覆盖完全没问题,放在客厅电视机背后,各个房间信号都能满格。网络连接也应该是更稳定了,至少在看监控时没发现有断流的情形。而原先的AX6总是多多少少有些小问题,红米不靠谱。tplink的管理界面也很直观,好评。
机器十分硕大,不过外观还挺好看的。中间部分的铝壳,感觉散热很不错的样子。
update 20230912 某天看到一款好看的DELL小主机,手痒就买了。非常喜欢这个外形,以及硕大的散热片。J4105的CPU,被动散热完全可以搞定。
想来想去还是刷了openwrt,主板带了一块16G的EMMC,用来写系统正好。因为只有一个网口,于是又买了个扩展网口,完美。
用来跑openwrt性能完全过剩,但每次看看这个管理界面,还是很开心的。大夏天的,CPU温度也不到40度,非常完美。
update 20241226 DELL的小主机莫名坏了,找不出原因。于是只能翻出之前买的一台J4125小机器,风扇坏了,我把盒子打开架高,散热也还行。仅有的两个网口都直通了,管理是通过USB网卡进去的。整个机器都洋溢着灵车的味道。
update 20241230 手痒又买了一台J4125软路由,硬件更可靠。照例来了一遍pve+openwrt,舒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