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学下载
/ 15 min read
下载这件事情稀疏平常,但这几年的下载环境却越来越差,各种下载服务都要收费买会员,特别是某云盘服务,圈了一波资源后开始收割用户,限速下载。所以如何绕开那些无良服务商,确保自己可以顺畅下载,需要研究一下。
记得第一次下载是在表哥家玩电脑,听别人说可以在网上下载mp3而不需要买磁带了,觉得很神奇,就去找了一首歌下载试试。点了下载,就看一张张纸从一个球飘向一个文件夹,飘了约莫有个把小时还没有下载好。我很着急,因为担心下载歌曲出错,又不敢打CS,傻傻盯着屏幕等。
实在等不住了就去找表哥,表哥说要用个工具下载,然后打开了一个软件,点下载,瞬间就下载好了。我觉得下载软件真是太神奇了,大大节省了时间。当时下载了什么歌曲已经忘记,但还记得那个软件,叫作Flashget。多年以后Flashget的作者似乎因为沉迷魔兽,没有再更新了,这软件也就废了。后来就有了迅雷,也挺好用,尤其是下载完成时叮的那一声,听着特别爽。只是迅雷这个软件越来越臃肿,下载速度也越来越慢,各种会员层出不穷,以至于最终变成卖理财产品。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经常下载到99%就不动了,也就不再用了。当时还有个叫verycd的网站资源非常多,需要用电驴软件来下载。ed2k协议的机制不太清楚,应该也是类似BT吧,软件默认配置有一套比较合理的上传和下载机制,然而这种平衡被迅雷等吸血软件打破了,只下载不上传,把这个生态都搞坏了。后来PT应运而生,我听说养PT很麻烦,还要考核,就懒得研究了。
大学期间身处教育网,有许多教育网资源,比如各系都有FTP,普遍提供一些电影资源,下载很快。又比如P大流行的Maze,T大流行的Corsair,下载也都很快,资源更是五花八门。这两个软件属于P2P下载了,经常有同学一不小心把自己的个人文档分享出去了,然后就出名了;也有同学劝告我让我别用,说这个软件伤硬盘。我那个时候觉得这么多资源唾手可得,很幸福,不管有没有用,都先下载下来看看。电脑装不下了,就买了光盘,刻盘了存起来。后来离校时搬不走,全丢了。
毕业后租房,离开了教育网,买了一个小米路由器硬盘版,里面有个功能就是自动追剧,一有更新就会自动下载,非常牛逼。这让我知道原来下载并不一定要开电脑,而且竟然可以这么自动化。下载完成后直接samba连接观看,效果非常好。
然后网盘慢慢开始流行,早期有rayfile、纳米盘之类的,以及各种国外网盘,普遍速度不快,而且在下载前要先等那么30秒广告,体验很不好。后来百度云出来了,空间大、速度快,瞬间就成了中文资源分享的首选途径。好景不长,百度开始推限速政策,速度慢到你怀疑人生,只有买会员才行;后来连普通会员都不行了,必须超级会员才能加速。这波操作真的劝退,无奈至今百度云仍是国内最主流的资源分享渠道,甚至客户给我们发资料,也普遍用百度云,搞得我不得不去买会员。
除了百度云,国内还有一家网盘公司115十分神奇。在其它下载软件严格查封涉黄资源的时候,115一直致力于分享大姐姐而屹立不倒,会员费越来越高,让人不禁怀疑其后台有多硬。撇开大姐姐资源不说,115是个很好的云盘工具,主流资源基本秒离线,然后可以原画在线播放,速度流畅。还有个不错的电视端app,在电视上看剧看电影很方便。然而太贵,买过一年就不用了。还有就是腾迅微云,属于后起之秀,依靠其腾讯云服务资源,服务也很不错,但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应用场景,并不支持群晖cloudsync。
然而国内这些云服务都有很严格的审查机制,一般来说涉黄、涉版权以及政治敏感的内容都活不过第二天。而国外的网盘如Google Drive怎似乎没有任何主动审查机制,除非有人举报,于是一时间大为流行,成为国内翻墙玩家最喜欢的资源分享渠道,在Telegram上有大量的频道、群组都是通过下载资源到vps后rclone到GD进行资源分享的。我用GD下载非常多,主要在于群晖上有个很好用的Cloudsync套件,支持同步下载GD,手机上就可以操作。而且保存别人分享的GD资源并不占用自己的GD容量,这一点很方便,保存到自己网盘后即便不下载,通过网页或是Kodi插件在线看剧也是非常方便的。
然而GD还是有两个问题,一个是需要翻墙,而且是跑下载所以特别费流量;别一个是其本身有下载量限制,下载的人多了就不允许再下载了,只能通过在自己的盘上创建副本才能突破这个限制。这个机制搞得我很不爽,即使我有无限空间的GD,也不喜欢这一套操作。不过GD依然是相对方便的下载资源方式,得益于TG上丰富的资源分享,以及Google爸爸的慷慨。
某次偶然机会把家里的一台N1刷成了小钢炮下载系统,已集成了多种下载及配套工具,被广泛用来下载PT。我从而正式去了解了PT机制,强调下载之后保持分享,并对分享率等进行考核,从而维持生态平衡,理念还是很科学的。大部分PT站都是邀请注册的,随便找了一个站(MoeCat)捐了一个账号,资源挺多,就开始跑下载了。N1上插了一块从xbox上拆下来的500G硬盘,坏了也不心疼。只要保持做种,考核还是很容易过的。
原本以为PT不过是在BT上加了tracker以督促下载者做种,进了PT站之后才发现原来还有rss下载这种科学的方式。可以在网站上通过关键词及其它筛选方式生成rss链接,将该链接丢进支持rss下载的软件里就能自动下载更新。我在N1上用Docker跑了个Flexget,有非常强大的过滤机制,但其实我用不了那么复杂的规则。
种子下载后自动调用Transmission进行下载,然后在达到一定的分享率后停止做种。如果说保持分享是PT的精神,那下载自动化大约是PT的最大优点,另外其私密性有助于在一定程上避免资源被审查。
除了订阅式下载外,更常用的是主动下载,即想看什么电影就去搜索,然后下载。因为单个PT站资源有限,所以通常会混多个PT站以获得尽可能全面的资源,这时就会遇到一个问题,你必须逐一打开各PT站的网页然后搜索,很不科学。这种属于非常典型的不科学但可以解决的问题,自然是有解决方案的:有个PT助手的浏览器插件,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。首先你要把你混的PT站都填进去,然后每个站的上传下载信息就都有了。
然后,你可以直接在插件里搜索,会列出所有站的搜索结果,并可以一键发送到下载服务器开始下载,非常方便。
PT助手唯一不方便的是每台电脑上都要配置下比较麻烦。后来我通过MoeCat的官窑注册了PTer(猫站),这个站算是比较大的站了,资源好多,基本上可以一站搞定,省心。
不过PT容易催生松鼠症,看到有好的资源就想下载下来存起来,比如我渐渐把四盘位的群晖存满了,下载了各种电影、电视资源,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媒体库,花了很多时间整理,却并没有时间看,得不偿失。于是某天做了一次清理,NAS上仅保留部分优质经典资源,其余全删了。依旧用N1带一块500G按需下载,也不用媒体管理器刮削,直接看,看完就删,除非特别有保存价值。
不过很快又自己打脸了,买了台蜗牛星际,整个重建了媒体库,洗版好多老的资源,又下载了一堆。值得一提是这台蜗牛,改了静音,比原来的那台群晖更安静,放客厅完全无感。整了四个盘,全是basic,放弃组raid。一块ssd跑的是系统和docker一些服务;一块1T老盘存文档、图片并全数备份到onedrive上;一块新买的4T蓝盘存电影和剧,坏了就重新下载不心疼;一块新买的1T紫盘用于监控存储(群晖的监控系统好强大)。这样感觉也挺合理。
PT站混了好多个,最后混到了M-Team,俗称馒头站。这个站大约是最为满意的站了,规模大资源多,下载速度快,而且没有HR限制。我选择在一块老硬盘上跑热门资源下载并做种,以换取上传量;有些情况我不愿做种,就下载完直接停止,也不会处罚。
下载工具上,又进一步试了sonarr,功能是用来追剧(主要是美剧),理念非常好,有种很强的管理的感觉,实际在国内用起来效果一般,玩了一下就不再用了。
最终还是用qbittorrent作为下载工具最方便,内置RSS下载器,比flexget、sonarr等都要简单,实现自动化下载。
qbittorrent渐渐成为主流下载器,有不少专为其设计的好看的webui,以及种子整理工具等,用起来很方便。我已经淘汰了Transmission。
原本这已经是一个流媒体非常发达的时代了,按理本不应该再需要下载。然而国内流媒体版权相对分散,国外流媒体观看不易,导致下载还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方式。在网络政策越来越收紧的背景下,甚至可能进一步倒退,回到那个在中关村卖光盘的时代,迎面走来一位大婶,冲你说,“大兄弟,要盘不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