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Back Home

科学阅读

/ 10 min read

这些年读的书越来越少了,没时间读,也读不进去。这可能是因为时代变了,全是碎片化阅读,也有可能仅仅是因为我脑子生锈了。很多时候我完全依靠对于阅读设备或是相关技术的新鲜劲,才能读一点书,这也是本文的主题。

设备

看书这个事情也要讲究科学性,我对于科学性的追求,一开始都关注在设备上,先后买过Nook、Kindle以及iPad Pro等,但每一样其实都看得不多。

但我还是给自己找了很多买设备的理由,比如买KPW时,是因为看到各种评测、晒物的帖子里都有它的身影,自己不买个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。结果买来终于明白为什么它出镜率这么高,因为用来当背景真的挺好看的。

Kindle Paperwhite 3

后来又买iPad Pro和Apple pencil,是因为可以全尺寸看PDF,并方便批注,效果很好。不过iPad即便是Pro也还是逃不出“买前生产力,买后爱奇艺”的命运。期间还买了好多阅读类的APP,蛋疼。

iPad Pro看经济学人

在搬家的时候把KPW弄丢了,这东西不能没有啊,于是又去买了台KO2,比KPW效果好不少,但是最终还是逃不出盖泡面的命运。Kindle系统万年没有起色,传个书都不方便,打算卖了。

Kindle Oasis 2

回想起来反而是我大学时买的一台Palm TX,陪我看完很多书,比如《近距离看美国》、《往事并不如烟》、《台北人》等。所以最终还是手机方便,通勤时候随便看一点,坐飞机的时候看久一点,抱娃哄睡的时候会看得更多一些,但大多只能看看轻松读物,正经的在手机上看不下去。电脑上我买了个在线阅读器Neat Reader,看epub很不错。

neat reader

不过在线的还是不如离线方便,尤其是这个Neat有一次把我的笔记丢了,让我极为不爽。于是换成用Zotero来看PDF,有同步、有标准的引用、有不错的内建笔记功能,很不错。

Zotero

但是电脑上的摘录还是不够自由,不能圈圈画画难受,于是还是去买了个带手写的Eink,Boox Note X,屏幕挺大,手写没啥延迟,体验很不错。而且传书很方便,导出也方便,有点生产力的样子了。

Boox Note X

但是实际用下来,在boox上基本没有动力看任何书,更愿意拿来随手写点记录。再后来,这个机器直接被老婆征用了,我还是回到用电脑看PDF的模式。

笔记

看书需要做笔记,最初的时候学别人热衷于画思维导图,后来发现自己只是在抄目录。偶尔看看别人画好的导图,倒也能了解一本书的大概。

盗一张图

有一度很喜欢用多看,因为可以同步摘要和笔记到印象笔记里,非常方便。但也就三分钟热度,基本每本书都只有前言的笔记。

多看

后来Notion兴起,我专门建了一个Notion的页面,分左右栏来注明自己读了多少小说及非小说类读物,同时笔记也一样写在里面。这是个很不错的笔记工具,具体可以看Notion上的读书笔记

Notion

改用手机或电脑看书之后,倒不如直接发Twitter,关于某一本书的感想,写在一个thread里,要引用原文的,直接截图就好,最为简单。

书籍管理

长期以来,阅读都记录在豆瓣上,在年末时还能看看这一年一共看了多少书,很有成就感。慢慢地看书少了,也懒得上去记一笔到底看了什么书。大约只有在想看书评时,才会去上去看一下。

douban

某次在尝试转换自购的Kindle电子书为epub时,接触到了calibre,觉得这工具挺不错的,管理书籍很方便。但是有些过于臃肿,用两次就不想用了。

好多年之后,知道还有个calibre-web,于是用docker跑了一个。发现这货本质就是个plex嘛,把书丢进去后,可以联网匹配书籍信息,可以转换格式,可以在线阅读。而且暗黑主题完全就是抄plex的,让人直呼牛逼。

calibre-web

手机端自适应也很不错,直接拿来当阅读器也不是不可以。不过我还是仅用来管理,阅读还是用多看吧。

calibre-mobile

书籍的来源,一部分是中亚自购后去DRM,然后全平台可看。图省力的话,可以在微信读书app里看,书很全。Kindle Unlimited也是差不多道理,但是书太少了,基本只有些畅销书可读。

现在更多直接在网上下载盗版,用zlib的telegram bot找书实在太方便了,要啥有啥。对于喜欢的作品,愿意支持一下的,再去从正。我特别喜欢三体,最初看的txt,后来除买了纸质版套装外,几乎在所有电子平台都买了正版。

update zlib凉了之后,zlib上的index作为遗产保留了下来,借助book-seacher这个工具可以实现自建一个书籍索引站,只有索引而所有的书源都是ipfs分布式存储的。

img折腾了这么多,书还是没看几本,有点忧伤。


在折腾笔记软件时接触到logseq,当时还是alpha阶段,非常简陋。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更新迭代后,发现更新了一个PDF摘录功能,在PDF上标注后会自动把相关摘录形成一条独立笔记,点击又可以回到原文,很不错。而且logseq有个发布成网页的功能,我跑了个github-action部署到pages,这样就类似于一个博客了,可以分享我的阅读记录

logseq

这个软件成了我的书籍管理、阅读摘录、分享的工具,行之有效。唯一问题是仅限PDF,略有些局限。但其实我现在看开了,用什么看书都不是大问题,关键是要在看书时把心得笔记单独写出来,放在flomo这类的工具里,而不是写在书上不作汇总。书上的划线,主要用途是备查,不必刻意强求。


用logseq法读了一本书之后发现最终笔记就躺那儿了,利用不起来。也尝试按卡片笔记法将重要收获按自己的话写出来,写在flomo里,也进行不下去。进一步尝试后发现平时实在没有太多时间坐下来慢慢读书,更多还是在通勤路上读一点,手机上用微信阅读很轻量很方便,随手画个句子,然后用weread插件同步到obsidian里,很不错。书摘笔记可以很方便地被引用到的别的笔记里,这样读书笔记就盘活了。

img

更有意思的是,我通过dataviewjs插件,把读书笔记中凡是当天生成的,全部筛选显示在当日笔记下方,今天看了什么书,记得了点什么,一目了然。

img

阅读来源,更愿意使用微信读书,书很多,阅读体验也不错。网页原本有些简陋,我按readwise reader的模式进行了改造,现在顺眼多了。

img

ps 这是readwise reader的样子:

img